山东艺术学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坚持“笔墨追随时代,艺术服务人民”的理念,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巧妙地融入专业教学和实践,通过美术写生、话剧创作、舞蹈表演、摄影创作、电影编导等不同艺术创作形式,创新开展艺术课程思政建设,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学实践的有机融合、相促相长。
歌颂奉献精神,培育家国情怀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每个时代都有为国家、为民族不怕牺牲、冲锋在前的英雄,崇尚英雄才会诞生英雄。文艺工作者应当吹响时代前进的号角,描摹英雄的伟大形象,刻画英雄的高贵品质,发挥文艺培根、立心、铸魂的重要作用。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山东艺术学院积极发挥高等艺术院校专业优势,组织开展了“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宣传教育和网络文化成果征集展示活动,用艺术作品驰援医护人员,歌颂抗疫英雄,增强战“疫”信心。通过山东艺术学院官方微信、微博发布作品140期390件。其中,“上下战疫情 同心三歌行”《儿女情长》《请别告诉我妈妈》《中华泰山》三首抗击疫情公益歌曲荣获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宣传教育和网络文化成果征集展示活动歌曲类优秀奖,是该活动歌曲类获奖中唯一的山东高校。

“上下战疫情 同心三歌行”
山东艺术学院组织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创作排演了原创无场次话剧《守望》,礼赞时代楷模王继才。《守望》是“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戏剧影视导演(群)项目”之一,围绕着王继才守岛32年的英雄事迹,学校坚持将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等思想教育元素有机融入话剧作品,展现了王继才坚守孤岛、为国戍边的英雄事迹。创作过程中,学校师生秉持着对真实人物事迹的尊重,将视角立于平凡人的不平凡事迹,对当代英雄成长的心路历程和崇高的精神品质做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以“时代楷模”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知艰险不畏险的使命意识唤起新一代青年人的赤子情怀和家国担当,引起观众强烈的思想共鸣。《守望》首演时邀请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荣从王继才、王仕花守岛的剧情引入,通过现场与导演和演员对话的方式,进行了一次思想上的对话与碰撞,讲授了一堂深入浅出、生动深刻、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话剧《守望》剧照
传承革命传统,激发爱国热情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山东艺术学院坚持将爱国主义、革命优良传统等思想教育元素有机融入到艺术实践创作之中、贯穿到专业教学之中、渗透到广大师生的头脑之中。广大教师在艺术实践创作中积极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职责,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将爱国主义教育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山东艺术学院以二战时期山东胶东“乳娘”为原型,创作了纪录电影《胶东乳娘》,讴歌千千万万个像胶东乳娘一样的英雄母亲,赞颂中华民族抵御外侵、坚韧不屈的英勇壮举,并荣获休斯顿电影节纪录单元金奖。学校执导,和内蒙古鄂伦春旗联合摄制了院线电影《兴安岭上》,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献出生命的鄂伦春族抗联战士们。在影片拍摄过程中,学校师生跟组实训锻炼,积极参与影片各项创作工作,积累了宝贵实践经验,更在环境熏陶下、耳濡目染中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感、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

纪录电影《胶东乳娘》
山东艺术学院积极致力山东革命优良传统文化传承,多次开展下乡采风活动,汲取民间精华,编创了精品剧目《沂蒙母亲》和《移山》。《沂蒙母亲》以妇孺皆知的“沂蒙母亲——王焕于”为创作原型,塑造了沂蒙母亲不惜用自己亲生孩子的生命换取革命战士孩子生命的大无畏情怀,表达出山东人民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移山》以山东鼓子秧歌动态韵律为基础素材,勾勒出淳厚朴拙的劳动人民移山开路的坚韧形象,表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信心、恒心和毅力。两部作品均成功入选由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三届全国舞蹈展演参演作品名单,是山东省唯一入选的高校。

《沂蒙母亲》剧照
此外,山东艺术学院在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乳山市胶东育儿所纪念馆等多地分别成立了“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实践基地”“党性教育基地”“大学生红色教育与社会实践基地”“党建实践基地”等,通过组织师生观看纪实图片展、重讲革命故事、重温入党誓词、参观战役纪念馆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提升课程思政建设,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亲和力,拓宽爱国主义教育的覆盖面,积极为国家培养更多思想政治素养合格的艺术专业人才。
牢记初心使命,助力脱贫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山东艺术学院师生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积极承担起文艺工作者的时代使命,走进黄河滩区深处,观照滩区人民生活,倾听滩区人民心声,用美术写生、摄影创作、纪录片等艺术形式记录黄河滩区新时代发生的动人故事,在艺术创作中感受开拓进取、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增强用艺术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意识。
围绕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山东艺术学院相继推出了“初心·辞”黄河滩区主题摄影展、黄河滩区口述纪录片《初心·辞》、黄河滩区迁建纪录片《河水洋洋》等一批优秀艺术作品,产生了广泛影响。纪录片《河水洋洋》先后获得泰山文艺奖,我和我的祖国——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电视节目展评展播活动“好作品”奖,第25届中国纪录片短片“好作品”奖等多个奖项。此外,广大师生深入滩区生活,实地采访,创作了反映黄河滩区脱贫迁建重大工程正能量、主旋律电影故事片《九道湾》;和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在山东省文化馆主办了“黄河入海——黄河滩区主题美术作品展”,调用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壁画等造型手段,描绘黄河滩区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以画笔表现生活,用艺术讴歌时代,刻画反映在山东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黄河在新时代的壮美变化和国家重大改革建设的成就,展现新时代山东人民面向未来的巨大信心和伟大力量。

黄河入海——黄河滩区主题美术作品展
培育廉政文化,建设廉美山艺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艺术类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艺术人才,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廉政教育是当务之急。山东艺术学院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廉政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全校师生的廉政意识,培育积极健康向上的廉政文化。
山东艺术学院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廉美山艺”主题学习教育活动,组织了廉政作品创作、“宿舍文化节”“光盘行动”、《守望》剧目分享交流会等多种形式的廉政教育活动。在“廉美山艺”作品征集活动中,经过层层筛选评审,评选出书画类、设计类、征文类等获奖作品46件。活动作品主题鲜明、寓意深刻,对廉洁文化进行了生动直观的诠释,融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于一体,有力地营造了“以廉为美”的浓厚氛围。

《廉松正洁》
此外,山东艺术学院组织开展了思政短视频征集评比活动,举办了首届思政短视频大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创作思政短视频作品,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融入到短视频、微电影的拍摄中,将思想政治书本教学内容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中,提高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联合主办的山东省首届高校思政短视频大赛中,山东艺术学院荣获突出成果贡献奖。
通过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学实践融合创新,山东艺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初见成效,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学实践的相促相长。今后,山东艺术学院将继续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发挥专业优势,创作出更多服务爱国主义教育和体现新时代风貌的高质量艺术作品,勇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和追梦人。
地址链接1: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6981388380326822533&item_id=16981388380326822533&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t=1611734651899&showmenu=false&ref_read_id=87f5f6f3-e86a-4d8c-849f-9e73e8f0734e_1611827683778&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地址链接2: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8399488187569773801&item_id=8399488187569773801&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t=1611831044610&showmenu=false&ref_read_id=07f92845-e3d9-47d5-ba26-ab66e58c50f5_1612704679094&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copy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