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2025年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研培计划项目——山东地方戏曲传承人吕剧表演人才培训班开班仪式在我校长清校区举行。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二级调研员王尚,我校党委委员、副院长苏茂兴出席,戏曲与曲艺学院班子成员及师生代表、培训班全体学员参加。

苏茂兴在开班仪式上介绍了学校事业发展情况以及在戏曲艺术传承和发展方面做出的努力。他指出,落实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研培计划,开展山东地方戏曲传承人培训,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自2017年起,山东艺术学院已连续举办8期非遗戏曲培训班,累计培养300余名传承人,积累了宝贵经验,形成“教学+实践+展演”三位一体的科学培养模式,对山东省地方戏曲的传承、发展和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将更加严谨扎实地做好戏曲人才培养培训工作,推动实现理论与实践转化、传统与创新结合,积极为山东地方戏曲保护与传承、文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王尚对山东艺术学院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研培方面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要求,要提高认识,把握振兴戏曲的时代意义,肩负起守护精神家园的历史使命;要聚焦集中培训,提升传承能力与艺术水平。他强调,要尊重地方戏曲创研规律,强化非遗研究学术支撑功能,建立传承人成长追踪机制,培育潜在的受众根基;要守正创新,推动戏剧的创造性转化与发展。他勉励学员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积极消化吸收,加强交流互鉴,做到学有所获,积极为山东省传统戏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培训班班主任杨锐、学员代表袁丽娟在仪式上发言,表达了全体师生办好本期培训班的信心与决心。

据悉,本期培训班学员结构多元,涵盖资深演员与“00后”新生代。在为期30天的学习中,培训班将依托学校师资,并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训练、观摩研讨、演出展示等多种形式,遵循戏曲传承发展规律,确保山东地方戏曲传承人吕剧表演人才培训实效。
(供稿:戏曲与曲艺学院 作者:孙佳希 审核:董文化、王文清 摄影/编审:张璐)